?
【本期分享】教育学院? 侯芳老师《紧扣时政,以“乐”助教 ——浅谈<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>线上教学》
?
??? 一场疫情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,由课堂教学转为网络直播教学。疫情期间,教学方式发生变化,学生只能听到老师声音,身边没有老师与同学的监督,且一直盯着屏幕的课堂,比平时坐在教室上课更容易疲惫,更易产生学习疲劳性。这种情况下,学生需要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,老师应根据学情消除网络教学疲劳性,从内容到形式上改进教学方式,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,加强课堂互动,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。针对网络教学产生的疲劳性问题,具体做法如下:
一、内容紧扣时政,吸引学生兴趣
在教学内容上,除了在课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,紧密结合当下来学习古文,以达到化古为今,古为今用的目的。
在课堂上,不仅借用媒体最近发布的钟南山访谈中提到的“打好基本功,人文素质教育学习最重要”来提醒同学们重视人文素质教育,还想了很多办法。以《诗经》的学习为例,原有教材中仅选取了两首诗,教学目标是:掌握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。我认为不能局限于文本,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内涵:在人人谈贫富论成败,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当下,如何在芜杂中找到秩序,在纷乱中感受宁静?首先要做到的是“真”——“大道之存,存乎一真”。要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典籍中的现实意义,首先必须真实,在教学设计中,改变单纯的文学素养的提升,将《诗经》与当前的时政相结合,从新闻事件日本捐助抗疫物质这一时间导入,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解:
1.面对日本的援助,我们如何“更风雅”地回应?
2. 《诗经》中是如何评价君王的?
3. 古人如何看待瘟疫?
本次课首先从文学的角度解读《诗经》,然后从内容的角度切入时事,与当今的疫情挂钩,古代是如何应对瘟疫,当今的中国政府又是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奋战在疫情一线,如何战胜病毒的,从而展现新时代新风貌,体会中国的伟大之处。
紧扣时事设置内容的好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,引用最新时事,新鲜生动,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
图1:内容紧扣时政,吸引学生注意力
?
二 、以“乐”助教,消除疲乏
一个学校不能没有音乐,一间教室不能没有歌声。人文和音乐更是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,一切文字、文章和诗篇,一切情感都有自己的音乐属性,将音乐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教学,可以起到以少胜多,陶冶内化的奇效。在平时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课上,遇到合适的契机,便借助视频片段诵读经典诗词与流行歌词,并推荐和播放《经典咏流传》节目中配乐录制的歌唱音频,引导学生认真思考,深入理解,加强认同,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。《经典咏流传》节目是用“和诗以歌”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,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,也将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,讲述文化知识、阐释人文价值、解读思想观念,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,树立文化自信。这一宗旨正好与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》的教学目标极为契合。以此为契机,在传统诗文的解读中,将这一资源宝库为我所用,正所谓: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”,效果显著。已经有学生通过我的宣传爱上了这一节目,爱上了古诗词。
比如学习项羽的《大风歌》导入李玉刚《和项王歌》,学习曹操的《观沧海》导入同名曲;学习李白的《行路难》导入凤凰传奇演唱版本,学习郑板桥的《竹石》导入新版的《竹石》演唱版本等。这样学习传统诗文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,不再枯燥无味,背书变成了记歌词,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、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。
图2:经典咏流传
图3:《经典咏流传》相关视频
?
三、精心剪裁,交互设计实现高质量教学
人文素质教育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,教学中想方设法借助歌曲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,激发兴趣,陶冶情操。为此,疫情防控期间,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,开始着手遴选用于教学的歌曲,选择跟教学内容相关的,学生喜欢且思想健康、积极进取的经典和时下流行歌曲,选择倡导对祖国热爱、对父母孝敬、对朋友忠诚、对自然敬畏、对万物仁心的名曲,用心揣摩,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,让学生在歌声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诗歌的精髓所在。
在课前和课上所使用的歌曲,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开心放松,每首歌曲的选择,每个使用歌曲的环节设计,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,为提升人文素质教育“学堂”效益服务。努力让音乐和人文素质教育课堂结合,是近几年继名著新读、创意写作等教学探索之后,所进行的新的教学尝试。教学中加强过程考核力度,将平时成绩由以往的50%占比增加到70%,增加师生互动频次,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中的“互动投票”、“随机点名”、“课堂抢答”、“课堂答疑”、“头脑风暴”等互动模式,每一次互动均计入平时成绩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还学生学习与表达的自主权。以6月2日为例,与学生互动为23-25次,平均每3分钟一次互动,吸引学生注意力,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。
?
图4:多种互动模式加分权重
图5:课堂报告实例
四、依据成效,不断改进
网络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每次上课,我都根据学生的上课成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,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,自开学以来,本门课程的网络授课成效如下:
从平时成绩上看,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升,大部分的学生经过平时的努力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以五年专1812班为例,截止到2020年6月2日,平时成绩占比70%,53位同学,平时成绩49,2(满分70),60分以上的同学已达13人,不及格仅7人,大多数同学在30-60分(满分70分)之间,最高分达到67.2分。有的同学甚至说:“是从未得过的好成绩。”通过加强过程考核,增加学生上课参与度,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。
图6:平时成绩分布图(以五年专1812班为例)
从教与学得效果来看,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,参与度高,课堂教学效果较好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增强,学生在发言和活动中,在教师的鼓励肯定下,大大增强了自信心,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,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,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了基础。
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看:大部分同学都慢慢端正了学习态度,98%的同学都想要分数,想要及格,一半以上的同学想要满学分(60分以上),10%的同学甚至想要得满分。他们积极完成笔记和作业,甚至是抢着举手发言,他们经常关注自己得了几分,与其他同学相比差多少,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。大部分同学每节课都能积极投入教学。80%以上的同学都能完成笔记和日常作业(当然,有部分是补交的),60%以上的同学能参与课堂答疑发言,90%的同学复习提问时能答出问题(有的是在老师同学提示下),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。
课堂内容时政化、音乐化、增加教学互动频次等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,学习成效显著,也获得学生好评。
图7:潜移默化,倡导成为精神明亮的人
总之,人文素质教育所秉承的是无痕教育:“不知不觉中开始”、“不露痕迹中理解”、“潜移默化中掌握”、“春风化雨中提升”。教学中,努力实践“快乐学习型”“和文化素质教育生活化,生活人文素质教育化”的大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理念,提倡并身体力行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践中,创设生活化的情境,让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激发学生兴趣,引导学生深入创新思考和个性表达,真正形成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,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学养、有高度、有见地、有情怀的大写的人。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特性,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,人文素质教育老师除了要做渊博的阅读者、深刻的思想者、勤奋的写作者、敬业的教育者,还要努力做一个兴爱好广泛、生动有趣的学生心理上的“同龄人”,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体验阅读与思考,创新与写作的乐趣,从而激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习的内驱力,真正达到潜移默化——“教是为了不教”、“润物细无声”的目的。